乔羽是难忘今宵的什么作者(作词家乔羽作品)

热门 06-22 15:01:27
导读:【词作家乔羽去世 代表作《难忘今宵》】听老歌,忆往事,享美好。《歌曲的魅力》带你回到青葱岁月。民歌中国的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民歌中国的特别节目《歌曲的魅力》。乔羽,1927年生,山东济宁人。原名庆宝。著名词作家,在中国有“词坛泰斗”之称。他写的歌词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传唱率之高、流行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长是同时代词作家中少见的。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流传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六十年代流传的《人说山西好风光》、《雄伟的天安... ...
本文关键词:词作家乔羽去世 代表作《难忘今宵》
本文更新于:2022-06-22 15:01:23
本次更新共计5301字

听老歌,忆往事,享美好。《歌曲的魅力》带你回到青葱岁月。民歌中国的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民歌中国的特别节目《歌曲的魅力》。

乔羽,1927年生,山东济宁人。原名庆宝。著名词作家,在中国有“词坛泰斗”之称。他写的歌词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传唱率之高、流行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长是同时代词作家中少见的。

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流传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六十年代流传的《人说山西好风光》、《雄伟的天安门》,七十年代流传的《牡丹之歌》、《心中的玫瑰》,八十年代流传的《思念》、《难忘今宵》,九十年代流传的《夕阳红》、《爱我中华》,以及本世纪初流传的《黄果树大瀑布》、《家在苏州》等。

乔羽先生的歌词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神奇魅力。许多歌词甚至成为人们生活和感情世界的口头语和引用词。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刘惠芳演唱,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这首歌伴随着新中国的第一代儿童健康成长。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脍炙人口的歌曲,真切的表现了孩子们的欢乐与幸福。2002年,该歌曲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上被选为课文。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1989年,乔羽、刘炽、郭兰英凭借该曲获得第一届金唱片奖。

《我的祖国》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

✦《人说山西好风光》✦

《人说山西好风光》由张棣昌谱曲、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创作于1959年,60年代开始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把山西民歌创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这首歌曲清新自然、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非常亲切,把民歌风味与时代精神融汇得恰到好处,把当时人们热爱家乡,坚定信心,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表现得淋漓尽致。

1959年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映后,这首歌不胫而走,风靡全国。到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依然充满活力。

✦《汾河流水哗啦啦》✦

《汾河流水哗啦啦》是电影《汾水长流》主题歌,由乔羽作词,高如星作曲,原唱是王爱爱。电影《汾水长流》改编自同名小说,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歌唱家郭兰英、宋祖英、阎维文和吴雁泽等都演唱过这首歌。

✦《心中的玫瑰》✦

《心中的玫瑰》是197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影片《泪痕》中的插曲,乔羽作词,陆祖龙、时乐蒙作曲,李谷一演唱。被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典歌曲集》。歌曲的前奏吸收了印尼民歌《星星索》的音调,以此吻合女主人公作为归国华侨的特定身份。

✦《牡丹之歌》✦

《牡丹之歌》由乔羽作词,吕远、唐诃作曲,蒋大为演唱,是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插曲。1980年,电影《红牡丹》开拍,导演找到词作家乔羽创作影片主题歌的歌词,乔羽按照要求,一个晚上就写了出来。

作曲家唐诃和吕远为了使这首歌更贴近电影的主角,经常去上海观看马戏团的演出,了解民间艺人的各种生活细节。歌曲四易其稿,之后邀请蒋大为从北京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录音,这便是《牡丹之歌》。

✦《说聊斋》✦

歌曲《说聊斋》是1987年中国内地的一部大型古装电视系列剧《聊斋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曲。由乔羽作词,王立平作曲,彭丽媛演唱。《聊斋电视系列片》一播出,歌曲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千家万户的家里,深受老百姓欢迎。

✦《夕阳红》✦

《夕阳红》由乔羽作词,张丕基作曲,佟铁鑫演唱,现为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主题曲。此歌旋律深沉、悠扬,歌词亲切、温馨。深情的赞美了奋斗一生的老年人,把他们比做晚开的花、陈年的酒、迟到的爱和未了的情,将他们如同金色夕阳般的晚年生活描绘的五彩斑斓,并赋予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演唱者佟铁鑫的声音具有金属般的磁性和穿透力,特别是中低音区浑厚深沉、流畅抒展,高声区刚劲豪放、绚丽华美。在国内象他这样能横跨两个音域的歌唱家十分罕见。

✦《思念》✦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这首由毛阿敏演唱,传遍神州大地的《思念》是乔羽先生写给他那为3天的婚姻苦守了66年的二嫂的。

2003年,老人病逝。这个为了短短3天婚姻而坚守了一生的老人,临终弥留之际,用手指着那个她从来不当人面打开的红漆木箱子,让人打开。一看,箱子里装着的是她当年的嫁衣和两双红绣鞋。家人明白她的意思,把嫁衣和红绣鞋往她脸边一靠,她就安然离世了。

✦《祖国颂》✦

1957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八周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大型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的主题歌。其中有同名主题歌《祖国颂》,为气势恢宏的大型合唱,由乔羽作词,刘炽谱曲。歌声融于影片生动的纪实画面中,满怀激情地颂赞了新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整首歌意境高远,撼人心魄,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充溢其间。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谱曲时广泛采用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调。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中唱响,还被编入初中生音乐教材,并名列31首被“嫦娥一号”搭载的歌曲之中。歌词深刻,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整首作品有张有弛,一气呵成。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受全球华人所喜爱。

✦《家在苏州》✦

歌曲《家在苏州》由乔羽作词、王立平作曲,曾在《同一首歌》的舞台上演唱。2012年,市委宣传部请从苏州走出去的青年作曲家王之一对歌曲进行了整体改编,并以此作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品牌“家在苏州”的主题歌曲。这位长住北京的作曲家回到苏州,畅谈了改编歌曲《家在苏州》的感想。

王之一说,苏州是江南水乡,自有一份江南水乡独特的美感。所以,他在改编歌曲《家在苏州》的时候,特别运用了苏州地方特色的旋律,再以民族乐器的手法,配上西洋风格的音律,来展现苏州的温情。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我们每一期节目的结束曲目,同样出自乔羽先生之手。它由乔羽作词,王酩作曲,李谷一演唱。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总导演黄一鹤觉得缺少一首与整台节目相配合的歌曲,于是黄一鹤找到了词作家乔羽,希望他能为猪年春晚的结尾曲写一下歌词,内容要有家人团聚,祖国大团圆,亲人间的骨肉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乔羽把黄一鹤所说的主题思想,在歌词里全体现出来了。

歌词完成后,黄一鹤找来了作曲家王酩谱曲,导演组内部对这首还没彻底完成的歌曲发生了争议,有人说这曲子写得不太健康,软绵绵的像哀乐一样,但作为总导演的黄一鹤并没被这种声音所左右,与李谷一坚持把这首歌录了下来,这便是《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的音律舒缓、悠扬,词意亲切、邃远,易于贴近观众的心,易于上口传唱,更具催动情感的张力和渗透力,既道出了盛筵将散,深情告别时的真挚祝福,又表达了对来年再相会的无限期盼和良好祝愿,如今《难忘今宵》已成为许多文艺晚会的结尾曲,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乔羽曾担任中国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剧本创作室创作员。1977年后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乔羽的创作与时代同步,上个世纪50年代,他著有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红孩子》,歌词《我的祖国》、《牡丹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作品。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乔羽创作的《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思念》、《说聊斋》、《巫山神女》、《夕阳红》、《爱我中华》、《祖国颂》等歌词表达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因而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之作。

本期策划:史迪文先生

本期编辑:民歌君

本期主播:海上云旗

制作:民歌中国_自媒体社群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文来源于:民歌中国,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2-906-543-8@qq.com